
- 商铺名称:
- 甘肃新世纪书刊
- 支付模式:
-
- 商铺评分
- 描述相符:
- 5.0分
- 服务态度:
- 5.0分
- 发货速度:
- 5.0分
- 商铺描述:
- 点一柱书香续一份书缘本公司成立于1994...
- 客服电话:
-
18209463559
0931-8508019

-
暂无数据.
- 商品品牌:
长江文艺出版社 - 商品名称:
我:末代工农兵学员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-
内文方式:
图文本 -
出版社:
其它 -
ISBN:
其它 -
定价:
42 -
纸张:
胶版纸 -
书号:
9787535495914 -
适合阅读年龄:
其它 -
版本:
平装 -
是否塑封:
是 -
作者地区:
中国大陆
编辑推荐
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继《我遇到你》之后又一力作
大时代、小故事。本文由20个同学的小故事集结而成,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特殊年代知识分子的面貌。
本书集文字、绘图、照片、老报纸、音视频二维码为一体,绘声绘色,让人不自觉地进入到他们的年代。
他们处于历史变革、时代变迁的交汇处,却在这巨大的历史洪流之中不忘初心,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。
内容简介
《我 末代工农兵学员》是敬一丹及其同学作为国家*末一代工农兵学员的青春记忆,由20个同学的小故事集结而成,却以小见大。从粉碎四人帮庆祝大会到知青岁月,从兵团战士到高原田野,于文化复苏之时进行选择与被选择……他们处于历史变革、时代变迁的交汇处,却在这巨大的历史洪流之中不忘初心,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,真实而生动。另外,本书有许多生动的插图和照片并音视频二维码,绘声绘色,让人自然而然融入到那个年代。作者简介敬一丹:1955年生于哈尔滨。中央电视台《焦点访谈》《感动中国》节目主持人。曾任黑龙江清河林区广播站播音员、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。1986在北京广播学院(今中国传媒大学)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。1988年入职中央电视台,担任记者、编辑、主持人、播音指导。先后主持《经济半小时》《一丹话题》《焦点访谈》《东方时空》《直播中国》《声音》《新闻调查》等栏目。主持了香港回归、澳门回归等重大事件直播。
目 录
选目
同一时刻
1976年,在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历史性场景发生的时候,我们还分散在不同地方,而这一年的秋天,在那个历史时刻,我们在那样的时空里,与转折相遇。
前传:我从哪里来
“同学”,这个词离开我们太久,我们少年时就被迫告别了学生的身份,变成了知青、工人、军人……东西南北,人海茫茫,我们都从哪里来?我们的青春是什么模样?
我曾是知青
我也曾是军人、农民、工人……
我来自高原、田野……
被选择
我是革命一块砖,哪里需要往哪搬
遇到话筒
没有选择的年代遇到了自己喜欢的事
应考
口试稿:《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“四人帮”》
赴校
我搭上了工农兵大学生的末班车
正传:我的青春我的课
停课的日子,街上游行、斗走资派、大学生辩论、宣传队演出,我们这帮孩子看热闹时,并不知道这是悲剧,觉得是“阳光灿烂的日子”。我们的课没上完,就分别成了工农兵,上课的铃声,那么遥远……
终于,我们又听到铃声,可以上课了!
上课啦
饥渴的心,半饱的课
醒来啦
久旱逢甘霖
开饭啦
粗粮票给了男生
女生们
航空母舰和美人鱼
击鼓传花
传来传去,七嘴八舌
课堂之外
率先去毛主席纪念堂工地劳动
后传:走出校园这些年
入校是集结,毕业是出发。走出校门时,我们又赶上一个历史的节点: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。转变的年代,变化急剧而深刻。一路走来,我们,当年的末代工农兵学员,成为了什么?
没读够,舍不得,不甘心
心路,新路
起飞与降落
老马也奔腾
他们眼中的我们
末代工农兵学员,他们经历了懵懂,经历了苦难,经历了激情,经历了渴望,经历了彷徨,经历了幸运,经历了喜悦,经历了成熟,是那个特殊年代艰难而极其幸运的一班人。
校园里还有一排年轻的白杨
同样的血液,不一样的选择
媒体评论
透过历史的后视镜望去,世上没有浪费的光阴,只有未曾思索过的生活。这本书是一幅大时代的拼图,粗看上去五色斑驳,细细品味起来,那些曾经的苦涩齐齐镀上了一层金色。这是一首迟来的青春之歌,那时我们正是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年纪,被突如其来的时代大潮沾湿衣袖,却亦步亦趋终成正果。这是一部记忆的黑匣子,四十年前的个人体验终于得以言说、封藏,期待每一位后来者打开、解码。
王石
兰州铁路学院74级学员
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
书中记录了一段不该遗忘的历史。1966年到1976年“文革”十年中,有94万名工农兵学员成为特定时期中国大学的特定成员。岁月回望中没有批判谁也没有歌颂谁,它是一个历史的备忘录。书中汇集了一批早已退出人们视线的记忆。记忆中的群体曾被美誉、还被争议,也被忽略。但这群经历了那个时代的人,提供了自己朴素有趣真切的大学体验,它是一本人生的特殊档案。
王纪言
北京广播学院74级电视摄影班学员
中国传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
香港凤凰卫视执行董事
凤凰研究院院长
大学招收工农兵学员是中国教育特殊年代断环衔接式的自救现象,是当年许多忧心忡忡之人共同呼吁而成的权宜之计。愿望和成果,就当年而言,是对国家有益的,工农兵学员之大多数也确是好青年。此书从一个侧面留下了亲历者的真切记忆,有史料认识价值。
梁晓声
复旦大学74级工农兵学员
作家
北京语言大学教授

划线价格:指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,仅供参考。
未划线价格:指商品的实时标价,具体成交价格根据商品参加活动,或使用优惠券,积分等发生变化,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。
此说明仅当出现价格比较时有效。